2015年10月12日下午, 《科研论文的构思、撰写与发表》第二讲、第三讲连续举行。我们有幸请到了澳门精准12码肝癌研究所所长、原上海医科大学校长、中国工程院汤钊猷院士以及澳门精准12码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、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、澳门精准12码附属中山医院王吉耀教授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。课程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,中午12点半时,教室中就已人头攒动,可见同学们对本课程的期待。
85岁高龄的汤钊猷老校长以《加强软实力,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医学》为题,给我们上了精彩难忘的一堂课。汤校长用自己1979年引进了一台APPLE II PLUS 48K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讲起。当时他花费半年时间,工作之余每晚自学钻研APPLESOFT BASIC编程语言,最后开始用于贮存和分析46例小肝癌的探索。从此开始,中山医院的肝癌研究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,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的飞跃发展,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医学的硬件(医学相关理论和技术)和软件(医教研相关的软科学)的发展。
汤校长强调,作为医生,提高疗效才是医学的硬道理!而医生的历史使命分为三个层次。第一层次,用已知的医学理论技术治。坏诙层次,用创新来提高疗效;最高层次,则是造就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以贡献世界。随后,汤校长又用自身实例教育我们,什么才是正确的做科学的态度,其中,质疑和实践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。他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释了学习与质疑的辩证关系。不学习+质疑=闭关锁国;学习+不质疑=全盘西化;学习+质疑=赶超和进步!质疑不是否定一切的质疑,而是一分为二的看问题。质疑是补台,不是拆台,是去克服负面影响进而提高疗效的新的转机。最后,汤校长以自己8个字的人生理念完美收尾——需求、严谨、创新、和谐!
接着王吉耀教授以《临床科研论文的构思》为题,向今年新入学的研究生介绍了临床科研论文的思路构思。王教授指出,作为医学研究生,无论是做基础研究,还是做临床研究,都应该从临床问题出发,结合临床需求,进行实验设计。
从临床研究的需求出发,如何去选题?首先要找寻能解决临床问题的创新性研究;需要充分熟悉临床专业,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;再广泛检索文献,找寻他人没做过或做的不好的问题。随后她向我们讲解了临床研究的过程。一是顶层设计:提出临床问题,将临床问题转变为科学问题。再通过文献检索复习,针对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说,最终提出研究方案。二是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:设计临床研究方案,收集临床资料,建立数据库,统计分析,得出临床评价和统计学评价。三是分析、总结:撰写论文及投稿、发表论文。在讲座的最后,王教授赠给我们几句话:从临床中来,到临床中去,科研解决临床问题!勤奋、专注、持之以恒、锲而不舍。做一个脚踏实地的理想家,勇于攀登科学的高峰!
台下掌声雷动,同学们向两位大专家报以热烈的感谢。
撰稿:中西医结合系2015级研究生 邹造峰;摄影:邹造峰